English

比较董桥的政治笔记

2001-04-0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赵武平 我有话说

突然想起写信,是因为想起在开往北戴河的逢站必停的慢行列车上,于燥热和烦闷中读董桥,见到说“上海复旦大学陆谷孙的一位博士生”撰文批评他,故而猜想莫非是你又有高论?

那是一篇名为《“我是无辜的”》的短文,录入港版董桥新著《没有童谣的年代》。他的原话是:“那位博士生说,读我的书‘如饮甘露,如啜香茗’,虽是老调,我很高兴;他不同意我的一些考证,我更高兴:学问正是这样质疑出来的。我的朋友陆谷孙得此门生,必也大为高兴。”这又让我疑惑,他抑或是说你的别一位师弟?我自知,从董桥散文流行及今,对其作品非但不加赞词,并且评价甚低的,似乎唯有你老兄一人。尚记你曾断言:“套用董桥在《藏书家的心事》一文中的‘妙喻’,我觉得他的文章‘不外是青楼上的姑娘,亲热一下也就完了,明天再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’。”(《诗意的微醺》,谈瀛洲著,文汇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,页35)后来你导师回忆,他初读“吃惊不小”,觉得你“攻其一点,失之偏颇;议人之短,诋物太过”。他还说,着力推重董氏的沈昌文和陆灏(安迪)二位,更是对你“愠怒不已”。事隔数年,我不大相信,你已变更看法。

说实在话,我也不特别赞同你,尽管那时我对他北京三联版《乡愁的理念》和《这一代的事》以后的短论,喜欢的程度已愈加不如从前。记得几次三番告知友人,要读董桥,有那两本书就已足够。但是,较之同龄杂文著者,董桥的笔墨当说胜出一筹。他所追求的散文小品要“有学有识有情”(《文章似酒》,《乡愁的理念》,页9),并非人人都能实现。要知道,他把“政治评论、时事杂文等集子”喻为“青楼姑娘”时,人尚在伦敦做研究,他未必料想到日后跻身报业,要为《苹果日报》写“时事小景”专栏,而且每周要写5篇。“老牛破车,够吃力了。加上‘时事’天天有,可想写的并不多,只得淡墨白描,顺手装点,偶然有些扇面斗方的影子,算是造化了,遂成‘小景’云尔。”———汇集他1999年所写130篇专栏小品的《没有童谣的年代》“小引”如是说。董桥所谓“老牛破车”,显系自谦客套之词。然而一旦轮到自己栽培“青楼姑娘”,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忍心领教“亲热一下就完了”的局面。这次读他的新作,我能想见写那些短论时,董桥那“够吃力”的形象:“为了静静想题材查资料,我大半是凌晨下班回家在书房里发呆或者乱翻书架。于是,天亮前的那几个钟头是我最奢侈豪华的时段了……”(《剪趾甲的专栏作家》,《没有童谣的年代》,页48),他明白写好政论和时评不易,写得“有学有识有情”难度更大。也缘因于此,他落墨“时事小景”,就更为审慎、用心,除却驾轻就熟一谈再谈他偏好的闲章、印石、古瓷、书画等文玩以外,台岛大选、两岸关系和港府政策,以及英美政经风云,也在他看似闲适实为焦灼的笔端展现。董桥之为董桥,实在是他确实比别人更具智慧,———“政治识见和文化理念的广度和深度都给他的观点带来了高度。”(《灌不醉的新闻操守》,《没有童谣的年代》,页21)这种出手不凡的能耐,无疑跟他看好的政论笔法大有关系———“政局平静,小题不妨大做,顺手借古说今,随心洋为中用,闲闲操觚,竟不空洞,那是才情。大事发生,立时要论,凭的是急智,或各打五十大板,或声东击西,笔走空灵,留个转圜余地,掷地居然有声。可大可小的争端一起,他们相信的是事缓则圆,搁它一两天,尘埃稍定,是非渐明,大笔一挥,句句是如山的铁证,字字是权威的判断,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。”(《论政椽笔见风骨》,《保住那一发青山》,页223)有如此气度和才具,谁信他的文墨会是“青楼姑娘”?

董桥新书《保住那一发青山》后勒口明示,“《没有童谣的年代》二千年元月初版,二月再版,五月三版”;他还在该书的“楔子”里说,“今年春节,《没有童谣的年代》初版两千本上市,卖了一个月再版了,印了两千本,日前听说又加印了第三版,我当然很高兴。匆匆春老,我在《苹果日报》上写‘时事小景’专栏小品又凑够篇数出版第二本集子了。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林道群说,上一本的封面用了蓝蓝的海做背景,新的一本能用青青的山就好了。不久,我正巧写了一篇《保住那一发青山》,借为书名,似也舒心。这本书收录去年十一月上旬到今年五月下旬的一一八篇文字,……”不知你看出没有,这里文字透出的,分明是掩饰不住的得意。

董桥是该为自己的文章得意。这些天读他新作余暇,我还把手边能找全的其旧著,对照着再看一遍,结果慢慢体悟到他笔下的内容,虽然海阔天空包罗万有,但是更为打动人心的,则还是他笔底那掩藏不住的政治意识。相当一部分散篇扯到社会问题,说穿了是政治性的文章。我也有心比较他的政治观点(我把他的议论当成他的政治笔记参照阅读),发现从《乡愁的理念》、《这一代的事》到《书城黄昏即事》(董桥著,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初版,168页,6.00元),再到《没有童谣的年代》和《保住那一发青山》,董桥渴盼民主自由的政治观念,从来都没有改变。真是值得人钦佩。

对了,看见《书城》上你写专栏谈波士顿海鲜,有色有味的,煞是馋人。品读那么漂亮的文字,倒提醒我该报告个好消息:去哈佛读书前,你我共商编辑的《王尔德全集》(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年9月初版,6卷本,198.00元),行世后反响甚可慰人。文论和随笔部分,有你?译的那篇《一位中国哲人》,是王尔德为英文版《庄子》写的书评。说来也巧,董桥的文学理想,其实正合王尔德的唯美主张,即为文不仅要标新立异,还须讲究雕琢。俩人似乎都厌自然而嗜人工。不知你以为然否?也许淮海路上的沪港三联书店,应能买到董桥的这两本新书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